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4日
信息來源:
給企業定位也是一種競爭戰略,它可以使企業與其競爭對手區分開來、最大化企業的能力和價值。制定競爭戰略的核心是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分析競爭對手的目標是制定分析框架,確定每位競爭對手可能采取的戰略及其性質和成功率,每個競爭對手對其他企業采取的一系列可行的戰略做出的反應以及每個競爭對手應對行業變化和整體環境變化的情況。需要 確立復雜的競爭對手分析框架來回答下列問題:
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是誰?要采取怎樣的措施?
競爭對手戰略行動的意義是什么?我們將如何應對?
由于競爭對手的反應會過于情緒化甚至出現狗急跳墻的情況,我們該著力避免進入哪些領域?
雖然在制定競爭戰略的過程中肯定需要復雜的競爭對手分析,但這類分析在實踐中并不是公開或者全面的。管理層對競爭對手的看法中,很難避免一些危險的先入為主的因素。比如:
對競爭對手進行系統分析根本不可能。
我們每天都和競爭對手打交道,因此對其非常了解。
這些看法在一般情況下具有一定的道理。深入的競爭對手分析的最大難點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很多數據無法輕易得到。很多公司不是針對競爭對手進行系統的數據搜集工作,而是只憑主觀臆斷,猜測或者通過企業管理人員接觸的小道消息來評判。缺乏可靠的數據源使得企業很難開展深入的競爭對手分析。
競爭對手分析的過程包含四大分析要素(詳見圖3–1):未來目標、當前戰略、假設和能力。理解這四大分析要素能讓企業對未來遇到的競爭對手的反應有所預期,圖3–1還顯示了要提出的關鍵問題。絕大多數企業對競爭對手的當前狀態及其優勢和劣勢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圖3–1左邊顯示的情況則鮮有留意,很少有企業真正了解其競爭對手,對其行為背后的原因、未來目標以及競爭對手的行業性質和企業發展狀況有正確的理解,這些驅動因素不像競爭對手的行為那樣一目了然。企業往往在不甚了解實際的情況下對競爭對手的動向有主觀臆斷。
本章提出了競爭對手分析框架,在后續章節中將進一步拓展并豐富這個框架的內容。下文將分節闡述圖3–1顯示的競爭對手分析框架,提出一系列與競爭對手有關的問題,著重分析判斷競爭對手的未來目標和假設的方法。這些問題比較微妙,不能單純使用分類法來確定競爭對手制定未來目標和假設的方法。在討論競爭對手分析框架的每個要素后,我將闡述綜合這些要素來解答圖3–1所提出問題的步驟。最后,我將從競爭對手分析所搜集數據的重要性的角度,簡要闡明搜集、分析競爭對手數據的一些概念。
文章摘抄于:《競爭戰略》作者:(美)邁克爾·波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